先賢說:禮義廉恥,;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。禮義廉恥是中國幾千年傳統道德標準的基本框架和核心。有禮才能守度,有義才能持正,有廉而拒腐,有恥而不屈。大到治國安邦,小到立企興業,在法制的冰冷框架下,“懂禮義,知廉恥”能以溫和的內省教化方式,發揮更穩定深遠的治理作用,并彰顯社會文明的進步。
伴隨著當今物質文明高度發達,對人性的考驗也越來越嚴苛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價值判斷的標 準慢慢從“對不對”變成“值不值”:看到領導或“有用”的人禮數有加,其它就漠然;看到不平或呼救選擇明哲保身,怯于振臂一呼施以援手;看到名利就起貪念,忘了付出是否配位、取之是否有“道”;看到有利可圖就不擇手段趨附,忘了作為一個大寫人的尊嚴。這些都是道德的滑坡,而職場上因貪一時小利誤入歧途者,更是比比皆是。
老子說,大道至簡。其實,不論在什么樣的平臺,身處什么樣的崗位,其最基礎的個人道德體系支撐,往往隱藏在最簡單的言談舉止中。
待人以禮,簡單就好。不論匯報工作、日常交流和任務下達,不卑不亢,以誠相待,少一些情緒,把精力用到“內容”上,想清楚,說明白,出點子,勤溝通。最后發現,別人反饋回來的,也是禮。
守正以義,簡單就好。一件事對就是對,去支持,錯就是錯,去指正。以“真”為前提,以“善”為初衷,以“美”為尺度。少一些人情世故的糾扯,淡一些趨利避害的權衡。這樣,就不必為日后的良心不安而內糾,也不必為不良結果而懊悔。
持身以廉,簡單就好。東漢學者王逸在注釋《楚辭·章句》中說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潔”。受禮必授人以柄,貪污必喪失清潔。勞有所得無可厚非,但要是偷梁換柱搞假公濟私、權錢交換,那樣必然役于外物,喪失人格的獨立。
止之以恥,簡單就好。人有七情六欲,但決不能為所欲為。莊子說,從心所欲,順理而行。這個“理”既是社會契約,也是榮辱心。尤其在缺乏監督時,更要“慎獨”。有了這把標尺,為人處事就有了基石,讓選擇變得簡單、準確,也讓工作輕松。
禮義,治人之大法;廉恥,立人之大節。時代在進步,“懂禮義,知廉恥”已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認同。道理很淺顯,但踐行起來,卻要與人性中最堅固的部分做斗爭。有的人意志堅定能戰勝自我,有的人疏于自律就敗下陣來,有的人揣著明白裝糊涂,也有的人自暴自棄放任自流。而簡單,正是破除這一切迷障的良藥。常懷律己之心,常思貪欲之害,常戒非分之想,人生的航船就會風平浪靜,直抵彼岸。
從簡單做起。簡單,不簡單!(廣告分公司 安延勇)